黄显声将军:生不带兵死不休!

最愛英雄行事痴 生平心事劍應知

胸中肝膽常相照 遍歷艱辛死不辭

-黄恒浩《秋声集》

黄显声,于1896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县小王家子胡同。父亲黄恒泰。

黄显声将军(1896-1949.11.27)

萨苏: 报国欲死无战场 – 记东北军名将黄显声 

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据说那时上北大的都是人中之龙,所以将军懂篆刻,会俄语实在正常),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
转入东北讲武堂三期学习
历任东北军新一旅(一说张学良卫队旅)旅长
东北讲武堂教育长
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师长
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

协助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

 

黄显声将军简介(注:黄显声将军是汉族人)

黄显声将军:打响抗日第一枪

黄显声将军:东北抗日义勇军缔造者

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师长黄显声将军下载

黄显声将军与张学良,赵一荻(赵四小姐)在一起
黄显声将军夫人许式坤与大公子黄耀华,二公子黄耀钧

黄显声将军的孙子黄文祥(中)在北京(2018/10/31)

黄显声将军的篆刻

黄涵(显甫)、黄耀南、黄耀财合作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ISBN7-104-02062-4/1*820



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著名小说《红岩》中黄以声将军的原型人物:黄显声将军



大型现代评剧《黄显声》




《黄显声将军》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靳韬光,荣嵛,赵春仁。

黄中: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创建者之一

黄中,原名黄耀中,于1915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县南街小王家胡同,父亲黄显文(曾任凤城县公安局长),母亲关希孟。叔叔黄显声(老二),黄显奎(老三),三爷黄恒浩。

周总理与黄中在第一届全运会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体育事业领导人之一,国家体委原副主任,顾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黄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2月15日7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黄中(耀)年轻时的照片

《黄中纪念文集》,主编刘秀政,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K825.47/18

青年时期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酷爱体育活动,曾代表北平市参加全国运动会,还赴日本参加足球比赛。抗日战争初期受革命思想影响熏陶,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于1938年4月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赴冀中区东北救亡总会战地服务团及冀中军区工作。历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冀中军区教导团、冀中区抗大总校3团和2分校3团指导员、政治教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从事干部教育和东北地区青年团的组建和发展工作。历任沈阳市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安东省建国学院教育处长,辽南省教育科长和建国学院教育长。辽宁省青委书记,东北团委秘书长。在抗日期间和解放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先后任青年团中央军体部长兼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1952年任国家体委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56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并兼任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1978年担任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同年任国家体委顾问,病兼中共体育科学学会、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登山协会和中国武术协会顾问。

黄中同志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奋斗40多年,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参与体育大政方针的制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创建者之一。他从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和落实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对发展体育事业有众多建树。他出任团中央军事体育部长和体总副秘书长之初,就着重投入到国防体育的创建和我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的编制和推广工作。他主持筹备了第一、二、三、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全运会的成功举行呕心沥血,功不可没。他是我国首次成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组织者、指挥者,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他是第一任中国足协主席,长期主管足球工作,积极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开展小足球运动,从基层、从少年抓起,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主管体委外事工作期间,多次率领体育团队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和国际体育会议,在国际体坛上显示了出色的体育外交才华和坚定的原则性。增进了我国与各国体育界的团结和友谊,同时在国际体坛上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斗争,维护了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权益。他作为新中国首次派出的体育代表团领导成员之一,参加了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出席了在奥运会上首次升起五星红旗的庄严仪式。他曾先后担任在印尼举办的新兴力量运动会联合会副主席和在柬埔寨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联合会主席,这两次体育盛会的成功举办,冲破了当时国际体坛某些人对国际体育组织及其活动的控制欲垄断。

情系足球

黄中的体育天赋是多方面的。在旧中国,这位曾代表辅仁大学校队出访日本的足球中锋,在体委成立之初,自然而然地分管了体委的足球工作。从1955年到1979年,黄中担任了25年足球协会主席,而后继续任顾问,直至终身。他对中国的足球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也为中国的足球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1年12月,黄中主持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1952年,率中国足球队访问苏联和波兰。1953年,作为我国第一个拿着红皮护照的中国代表进入法国巴黎参加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召开的临时代表大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足球水平低,为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集中全国力量办国家队。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长年集中的国家足球队体制,已不符合足球发展的规律,挫伤了地方办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全国比赛的质量和水平,不能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特别是调到国家队的替补队员得到更好的锻炼,影响了国家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根据黄中的意见,国家队改长期集训为根据任务需要的短时集中。1956年,曾根据他的意见将国家一、二队(红队和白队),分别下放到天津和北京,形成了多强对抗的机制,到1959年、1960年,我国足球水平有明显提高。中国足球队在中朝越蒙四国对抗赛中荣获冠军。

不停的攀登者

登山运动也是黄中主管的项目之一,他既指导登山事业全面、健康地发展,又十分重视对重大登山活动的组织和指挥。1960年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就是在他的具体组织指挥下进行的。

1958年,在贺龙副总理的倡导和主持下,成立了全国的群众性登山组织——中国登山协会。国家体委相应成立了登山处,黄中受命于贺龙和体委党组,或运筹帷幄,或亲自奔波,积极招兵买马,为登山组织的建设不懈操劳。

1960年,本来计划同苏联组织联合探险队,从北坡攀登珠峰,后因苏联提出推迟进行,国家体委决定由我国单独进行攀登。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攀登活动极为重视。早在1958年,周总理就与邓小平、贺龙、陈毅副总理在北戴河听取了黄中有关攀登珠峰的详细汇报,并对有关问题作了重要指示。黄中深知首次攀登,意义重大,但风险和责任也很大。

这次攀登虽然取得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够,又是在子夜登上顶峰的,因而没有拿下运动员在顶峰的照片,这样就引起了外界的怀疑,有的不友好国家还利用这点对我国进行诬蔑和攻击。这一直成为黄中的一块心病,他憋着一股劲儿,一旦条件成熟,一定进行一次完美的攀登!

1972年,黄中从干校回北京时,医院检查发现他患有冠心病、肺气肿,嘱咐他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他都把假条锁在抽屉里,瞒着组织,瞒着同志,瞒着亲人,若无其事地工作出差,他只想把那段失去的时间,贻误了的工作尽快抢回来。他深深知道,自己这把年纪,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为此,他不顾年老多病,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解决各种问题,同志们都习惯叫他“老黄忠”,这种亲切称呼恰当反映了他老骥伏枥,求实务实和拼搏的作风。

1975年,我国决定进行第二次攀登珠峰。此时黄中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他既无职也无位,身后还拖着一个“叛嫌”“特嫌”的长尾巴。在体委领导会议上,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坚持提出让黄中任总指挥,黄中开始时坚辞不受。他知道,一旦指挥失败,等待他的就是有意破坏的大帽子,甚至进大狱。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把个人得失丢在一边,接受了这一重担。

体育战线的卓越领导

黄中的体育天赋更表现在他对体育事业的远见卓识、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从1959年至1979年,在北京举办了1~4届全国运动会,在此期间还有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些史无前例的大型竞赛活动,都由黄中分工负责,具体筹办。那时没有电子计算机,从总体计划到实施方案,从竞赛总规程到各单项竞赛规程,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到场地、器材、食宿、交通与安全,从大型团体操的编排训练到开、闭幕式重大活动安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精密组织,使全运会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重大活动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了黄中非凡的组织工作才能和丰富的体育竞赛工作经验。

1975年举行第3届全国运动会,黄中针对十年动乱后,运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制定了一条特别重要的措施,这就是参加全运会的代表队要以老带青,青老结合,以青为主,并做出了在足球等20个项目代表队中22岁以下的队员不少于70%的具体规定,还增设了少年组比赛。黄中解释说,国内比赛要着眼于国际比赛的需要,1975年22岁的运动员到1978年亚运会是25岁,到1980年奥运会是27岁,是出成绩的最佳时期。黄中的远见在1980年奥运会上得到证实。

1984年,黄中作为参观团团长出席了第23届奥运会。当许海峰夺得第一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时,黄中一跃而起,冲向场地,与许海峰紧紧拥抱。他老泪纵横地说:“这块金牌,我盼了30年啊!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参观团团长黄中热烈拥抱许海峰

1987年,他的身体状况恶化,住院中猝然昏倒,心脏停跳达5分钟之久,幸亏抢救及时,得以脱险。住院时,衣袋中还揣着出差的机票。出院后,他被限定“活动半径”,但他初衷不改,自己一步步放宽活动范围,尽量争取多做些工作。他常半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实践着少先队口号:时刻准备着。我已经死过一次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以后的时间都是白赚的。”他在继续贡献自己的全部的热量。

殷殷不了情

在长期的工作中,黄中的作风一贯是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以理服人。对战友对同志以致对亲友总是以诚相待,以情感人,在力所能及前提下,尽量给以关照。

1975年,召开第3届全运会时,还没出来工作的宋任穷程子华汪锋老同志都希望看看开幕式。黄中知道后,马上为他们发了请柬。临近开幕时,这几位老同志因没有车子而没能到场,他立即派配给自己的临时指挥车把他们接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胡耀邦吕正操刘澜波王尚荣薛明等同志处境犹为艰难,有的住在临时住处,有的住在医院(监外就医),黄中惦念着他们,常去探望,让他们感受到一些温暖。而胡耀邦复出后,他再没去他家,他说:“耀邦同志拼命干工作,怎忍心打扰呢?”

同年,邓小平复出的文件刚刚下达,正值工人体育场有足球比赛,黄中利用比赛前的时间,充满激情一字一句宣读这一消息。每读到恢复邓小平同志一项职务时,全场就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足足有十多次,全场人欢声雷动,心潮澎湃,黄中也异常欣喜。

“文化大革命”后,弟弟耀刚再次来看他。了解到有位“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的人被放出来并给予合理的安排。耀刚问黄中,怎能让这样的人出来?黄中说:“我就是极力主张这么做的,有些事责任不能都算在他头上。那个时期,他有他的错,但也有身不由己的难处。

对待子女,黄中再忙也要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每到期末,总要开个小座谈会,亮亮成绩单,让孩子们总结一下。毛毛的专业是跳芭蕾舞,一次特地给爸妈两张票。她多想在父母面前跳得好些,偏偏那次出了错,脚一滑,一只手扶了地,但她还是马上镇静下来,坚持跳完。晚上回家的时候,毛毛等待爸爸的批评,没想到爸爸表扬她摔倒了能立即爬起来,坚持下去,情绪未受到影响。并说:“你在舞台上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要怕摔倒,重要的是摔倒了自己马上爬起来。”

198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黄中刚在沈阳主持完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辽阳市副市长朴景安的陪同下,仅带一名秘书,回到故乡岫岩县石庙子乡。临近中午,他见到公社党委书记王建树之后,希望能满足他三条:(1)在他走前不公开他的身份。(2)借一间办公室中午休息一下,不要招待饭,打两瓶开水,喝点家乡水。(3)他走后代他向全公社人民问候,向他的同宗同族问候。王建树一一应允,才知道他就是黄中。王建树做了简单安排,急忙到后院食堂转了一圈儿。当时公社正召开三级干部会,头一天杀了猪,食堂尚有大饼子,还剩些猪肉酸菜血肠,想让黄中尝尝家乡菜。他敲开黄中休息的办公室,见黄中几个人正就着开水吃面包、香肠。见国家体委领导就吃这个,王建树直摇头。他诚恳相让,一再表示,一切都是现成的,决不现做,希望黄中能吃口家乡饭菜。大饼子、酸汤子猪肉炖酸菜血肠 ,这都是小时候满族人最爱吃的饭菜啊!黄中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我这次回来,定了一条,就是不扰民。”他谢绝了家乡父母官的好意。

黄中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身心备受摧残,但他立场坚定,同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定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不顾自己年来多病,仍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体育工作的全国会议,为体育事业的拨乱反正和迅速恢复与发展,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担任国家体委顾问以后,他仍继续关心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腾飞与改革出谋划策。根据组织安排,他还做了很多条件境内外人士的统战工作。

黄中同志具有丰富的体育业务知识和组织、领导及管理经验,是卓越的体育活动家和专家,在国内外体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几十年来,他为促进我国体育的发展,为增进我国人民和体育工作者与世界人民的团结、友谊,为推进亚洲和世界体育的交往奋斗了一生。为了表彰他为体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体委先后授予他“新中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章”和“体育工作荣誉奖章”,1986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黄中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的一生是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注重调查研究。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坚持“五湖四海”,广泛团结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各方面人士。他原则性强,作风正派,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她在病重期间仍关心体育事业的发展,在逝世前还留下遗言,讲自己的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使我国体育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品德和高风亮节,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发展体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摘自:吴重远编,黄中纪念文集,奥林匹克出版社,北京,1998

黄中与夫人吴力伉俪情深,有四女一儿:黄迪,黄爱洋,黄列,黄爱珍,儿子黄安生。

黄中在“文革”中受迫害,图为1972年在“五七“干校与分别5年多的二女儿黄爱洋相见。
追忆文章:《对老黄中的思念》,作者老赫

黄中: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创建人之一,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共和国体育元老

追忆共和国体育元老-黄中

 

危难时刻见精神–纪念黄中

 

黄恒浩大事记

号剑秋。

生于: 1892年10月11日(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辽宁省凤城南街小王家子胡同。

父亲:黄平玉(妻子张氏,杨氏)

民国六年(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

民国八年参加“5.4”运动,参加大对游行示威,焚毁曹汝霖住宅

民国九年六月(1920年6月)北京青年会与左二区发起地方服务团,请蔡元培校长担任队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18日在北大毕业前与夫人谢敏如结婚。

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

1924年长子黄显钟诞生。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受辽宁省财政厅长张振鹭邀请,担任辽宁省财政厅主任秘书

1930年,凤城县税务局长

(《东北人物志》,满洲报社发行,277页)

1931年“9.18”事件后,出任辽宁省府秘书长,赴锦州重组省政府。派邓铁梅/项青山回乡组织义勇军。

1932年,省府撤至北京,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支持义勇军活动事宜。

在锦州以秘书长代理省主席之职。

1934年春,在南京成立国立东北中山中学

1938年8月(民国27年),任教育部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主任。

1945-1948年任嫩江省政府委员,

摘自维基百科《嫩江省》

1948年底去台湾,寄寓台中。

1950年被聘光复大陆设计耀军委员会委员

1953年长子黄显钟病逝,享年29岁。

1974年出版出版毕生写的诗集《秋声集》

1977年11月16日逝世,享年85岁。

關於秋聲集

黃恆浩先生的詩集,紀錄了1911年至1971年間個人經歷及國家興衰的史詩,先生號劍秋,安東省鳳城人,1892-1977,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918事變後協侄黃顕聲將軍在錦州與日軍展開有組織抗日第一仗,又散盡家財,支援東北義勇軍鄧鐵梅及苗可秀部,並創辦東北中山中學於南京,遷校四川,收容培育流亡師生,戰後復校瀋陽,一生為國不遺餘力。

黃恆浩《秋聲集》自序:

予自弱冠卽嗜詩歌,六十年來因事興感,竟集稿至六千首。近經友人代為選編,就其可發表者得二千七百六十一首,印成一冊。全書共分三篇:古近體詩為一篇(Page 1 to 387),詞取為一篇(Page 388 to 420),新體詩為一篇(Page 421 to 447)。各篇均按時間順序排列,藉以紀錄個人生命予新湖波蘭之起浮,亦放映半個世紀以來國家之多難與世事之變遷。予向慕樂天之為詩,婦孺能解,高山仰止,惜來能至。

今茲神州陸沉報國有心悲老至;故鄉未復,雲天北望美淇其,雪泥鴻爪,經營付梓,僅以分贈友好,尚希不吝,指正乃幸!

黃恆浩1974年6月於台灣永和寓盧時年八十有二

黃恆浩:義勇軍四年(十一)

黄恒浩剑秋先生事略

黄斌(黄显章)团长

黄斌(黄显营)团长

丛树珍(黄显营的妻子)


黄显章警卫员徐成林因病归家时,黄显章写的证明书

黄斌(宾)在吉林辽源市烈士陵园碑中的名字


黄显章烈士墓(吉林省辽源市烈士陵园)

黄斌,原名黄显章,1917年出生于辽宁岫岩县石庙子镇苇山河村。父亲是黄恒深,字绍尹。1931年考入凤城中学,“九一八”事变爆发,黄斌串连4名有志学友,乘家人不备逃离家乡,寻找抗日队伍。黄斌先入东北军做勤务兵,2个月后,进东北中学读书,接触了进步思想,成为1935年“一二九”-的骨干,并于1937年末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黄斌被派往河北平山县,在八路军四纵队(后改编为冀东六团)当战士,不久升任一营三连连长。1940年“百团大战”时,黄斌率全连指战员在攻克北口峪、强风岭、东庄等战斗中完成突击任务,屡立战功。1944年2月,雁北地委从六团抽调40名班排以上干部,组建桑干河武工队,黄斌任队长。一年中由40人发展到3个连,控制了桑干河一带的局势,1945年5月,武工队升格为八路军大(同)阳(高)支队,黄斌任支队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斌被派往东北,任东北保安三八团副团长。1946年夏,三八团转移到青城休整,1946年冬,敌人重兵将三八团困在铁岭沈阳一带,条件异常艰苦,黄斌带队多次-,骚扰、破坏敌人的合围计划。1947年初,黄斌代理三八团团长职务。同年5月,三八团奉命转战四平,阻击增援四平之敌。27日拂晓,黄斌正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被敌人冷炮炸伤腹部,当场光荣牺牲。时年仅30岁。

黄斌牺牲时,留下妻子丛树珍与一个孩子。其妻子与孩子曾经受到过他的部下的照料。他的部下还保留着黄团长的照片,也是他与妻子丛树珍的唯一的照片了。后来迁往黑龙江省鸡西市,后来迁往黑龙江省的延寿县。他的侄子黄耀大,黄耀威,侄女黄丽艳与黄丽荣应该在黑龙江省延寿县。

参考文献:

[1] 岫岩县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黄氏宗族谱系,2005年6月

[3] 百度百科(点击阅读)

黄恒星: 一颗永远闪耀的恒星

黄氏家族的优秀代表

黄恒星

黄恒星(1954-1984),生于韭菜沟乡朱家村,父亲黄平显,今年90岁(2019年),家中兄弟5人中的老二。1960年随全家迁往黑龙江省林口县五林镇马桥村。

“文化大革命”初期。入初中读书,“停课闹革命”时,一个人潜心求学,收集语法知识,名人格言965条7万余字。1973年中学毕业做乡村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牡丹江师范学校大专班政治系,兼修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县城重点高中任教。但他执意请求回乡,1980年11月调回母校五林中学,任副教导主任兼高中学年组长,语文教研组长,班主任。他奉行“决不误人子弟”的宗旨,执教并刻写油印《现代汉语复习举要》,《文言文基础汇编》,《议论文的读写训练》等60万字,总结归纳“纠、改、加、填、辩、解、分、析选、归、译、写”的《指导高考语文复习十二法》,刊登在县《教育周报》上。1982年至1984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该校高中语文科平均成绩两次县内夺魁,一次列全省第二。

黄恒星在《我的班主任》中写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五林中学有几名邪念迷网的学生,经启发诱导,唤起自爱勇气,学习成绩进入班前十名;学生沈会平的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困境。黄恒星给予热情关怀和帮助。沈会平经过努力学习,不仅完成学业,还考取黑龙江大学;女生李吴昊从山东慕名投学该校,然而女宿舍满额,在忧愁之际,他动员妻子腾出一铺炕,将其安排住下,后考入外语学院;李昊生日那天,让爱人煮了面条、鸡蛋。李昊感动得哭了,说:“我的生日自己都忘了,黄老师还记得,我只有好好学习,报答你们”;石瑞华是全校不受欢迎的差生,哪个班也不要,黄恒星“拣”来了。经过耐心教育、引导,使其转变,参加工作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学生李太良半夜患病,直喊“想黄老师”,黄闻讯将其接至家中调养,直至痊愈。

黄恒星家安了一口大锅,每年还淹大量咸菜,为的是给学生热饭、吃菜。许多学生的心里话,不好对父母说的,找黄老师谈。黄恒星懂得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道理。因此,每备一节课都查阅大量资料,学生普遍反映:“黄老师讲课有趣,好懂。”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接受能力,亲自编写刻印复习资料。4年来,仅钢板就磨平4块,中指和食指间磨起一层老茧。经过辛勤培育,这个差班,一年内平均成绩由32分提高到67.5分。第二年毕业,有两人考上大专院校。1981年全县统考语文名列第二,1982、1983连续两年夺魁。

黄恒星胸中只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用更多的精力辅导学生,在爱人离职学习的情况下,把3岁的儿子送到岳母家。剩下他自己,吃、住全是对付。夏天煮一锅大子粥,用凉水泡上,饿了就吃一碗。冬天到饭店买一面袋馒头,什么时候饿了就啃几口。晚间批作业、备课,常常伏案而眠,醒来再写,家中的灯通夜长明。超负荷的工作量,艰苦的生活条件,使黄恒星的身体消瘦了。领导上要减轻他的工作量,而他执意不肯,说:“我还年轻,正是干工作的好时机。” 1984年10月7日,黄恒星在教室授课时晕倒,领导“逼”他到林口县医院检查,经大夫诊断:心律不齐,严重贫血,肺隔肌积水,视力减弱,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肾炎,胸膈肌浮水多发合并症,病情非常严重,急需住院治疗。而他还要求开药回去,边治疗边上课。大夫说:“你是语文老师,懂不懂什么叫‘病入膏肓’?”黄恒星回答:“我什么都懂,只是学生需要我,我离不开学生。”在领导和大夫百般劝说下,才勉强住院。但还是让学生把教科书和钢板送到医院,想借这个机会备课,刻复习题。由于病情恶化,于10月16日被送往沈阳军区总后医院,当即诊断为肾坏死、尿毒症,需进行肾移植手术。手术前,他恳求医生切血管一定要切左手,以便腾出右手好写字。手术后,给全校师生写信表示:“只盼重返旧战场,三尺讲坛唱新歌”。治疗期间一直惦记教学,曾书《赠全体同学—病房有感》诗:“病魔缠身奈我何,志有凌云不蹉跎,只盼重返旧战场,三尺讲坛唱新歌,师生全力挥金戈,月宫攀桂得中多,待到梅花扑鼻日,再忆当年几坎坷”。当知道自己的病已难治好时,对妻子说:“我没有虚度年华,遗憾的是年纪太轻,贡献还小,我多么想再给学生上几节课呀!”12月17日,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溘然长世。弥留期间,嘱托家属:“把我埋在南山,我要看学生们上课。。。。”。

1984年12月17日,黄恒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30岁

黄恒星病逝后,2000余人自动赶至五林为之祭悼,54名大中专和就业学生自筹资金为老师立“桃李情碑”;省、市人民政府及共青团组织追授为“模仿青年教师”,号召向黄恒星学习;中共黑龙江省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牡丹江日报》、《黑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教育研究》先后发表《红烛尽照后人》、《桃李情》等报告文学,宣传黄恒星的事迹。中共五林镇委员会、林口县教育局、共青团林口县委员会、中共林口县委员会、牡丹江市教育局、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员会、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先后发出向黄恒星同志学习的通知或决定。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追授他为“献身教育事业的模范青年”。

1985年《中国青年报》将其选为“十大青年人物”之一。1986年黑龙江省教委组织报告团,在全省35个单位演讲黄恒星事迹。林口县教育局举办《黄恒星事迹展览》。1985年8月5日,五林中学毕业的53名学生,自发集资200余元,在五林镇东南山下黄恒星墓前立了石碑,以示怀念。

参考文献:

[1] 岫岩县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黄氏宗族谱系,2005年6月

[3]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6%81%92%E6%98%9F/6029226?fr=aladdin#reference-[2]-10283581-wrap

黄克

纪念黄氏家族杰出女性

黄家不仅仅男儿志在四方,官拜将军之荣誉,而且黄家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开国少校,而且夫婿官拜开国中将。这就是黄家女儿最杰出的代表黄克,字辈显,原名黄克纯。黄克是黄显声的堂妹,父亲是黄恒惕,爷爷是黄平格,太爷是黄正兰,也是黄显声的太爷。1920年3月生于凤城南街小王家子胡同。他父亲与黄恒浩,黄恒泰都是住在一个大院里的。黄克因病仙逝于1996年12月26日,享年七十六岁。

黄克于16岁时(1936年6月)就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她在北平国立中山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与抗日宣传。“七七”事变后,她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离家奔赴延安。1938年18岁时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曾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班长、技术书记、排长,政治秘书、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政治部秘书,中共晋西北第四地委培训班指导员,第120师独立第1旅留守处政治处干事、家属学校教员、指导员。建国后,任军委总政治部联络部政治处组织助理员等职,正师级。曾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总参办公厅正师级离休干部。

黄克人长得漂亮,人称东北美女。于1939年11月经贺龙、罗瑞卿介绍与王尚荣相识,1939年12月与王尚荣结为夫妻。在开始介绍的时候,黄克是不同意结婚的,因为她才19岁,还想干革命呢。但是贺龙与罗瑞卿极力撮合,把她派到120师部做秘书,王尚荣苦苦追求,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红军时期的肃反扩大化时,黄克被怀疑(大概因为是出身地主与官僚家庭),但王尚荣坚持相信黄克。黄克1955年后在家相夫教子,家有7个孩子,加上孩子的爷爷奶奶,自己的老母,共12口家。王尚荣将军曾被林彪集团陷害,受到无端审查关押8年,历经艰辛,黄克带领全家度过这些险恶的时期。并向周总理上书,使得王尚荣将军得以平反。

黄克与夫婿王尚荣将军
黄克与夫婿王尚荣将军(1988)

中将王尚荣与夫人黄克的风雨爱情_罗元生(下载阅读)下载

建国后,任军委总政治部联络部政治处组织助理员等职。总参办公厅正师级离休干部。曾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黄可的长子王允刚的回忆

 

他的夫婿王尚荣将军战功彪炳,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军事指挥家。王尚荣将家是湖北石首人。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建国时任总参作战部长。邓小平时期任副总参谋长。王尚荣将家于2000年逝世。

王尚荣将军

黄克与王尚荣将家育有4子3女。黄克发扬光大黄家家教与祖训,育子有方,子女都非常杰出。

黄克一家

长子王允刚(53届小学毕业生,海军纪委专职委员,少将军衔);

长女王允梅(55届小学毕业生,总参谋部54研究所副所长,大校军衔);

王磊(58届小学毕业生,曾任总参谋部四部装备局长,大校军衔);

王安青(62届小学毕业生,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王百德(64届小学毕业生,中国保利科技总公司副总经理);

王和平(66届小学毕业生,解放军305医院军医);

王允泉(小七),北京军事科学院,上校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