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伍家族史

黄氏谱书序中说到:当闻人之有本犹水之有源也。吾辈不究其本何知本之所由来也。况国则由图籍以悉其界而家可无宗谱以续其辈乎。

吾支系之远祖已失考据,不能实录,僅自鲁迁辽之始祖为立统系之基。我黄氏先祖世居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城东南大榆树(又名大户黄家)。於清朝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应圣命先祖讳伍始迁居东北奉天府辽阳州城东南下麻屯(距辽阳市一佰华里)居住。后有移居迁至城西北喇叭台,城西六家子,城南长沟,阿金沟,凤城界七甬碑,刚草甸子,苇山河祖坟在焉。自始祖迁辽以来历有三百余年。如不续宗谱,何以知其派之相传也。

————————————————————————————————————————————————————————————————

前言

当闻人之有本,尔犹如水之有源也。水不溯其源何以知源之所由焉人不究其本何知本之所由来也。况国则有国籍以悉其数而家无宗谱以淙其辈乎。想我黄氏前明世居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民住城东南乡村名大榆树又名大户黄家。至清朝顺治八年圣祖安民命时祖黄公讳伍始迁居奉天府辽阳州城东南下麻屯居住籍入开张社八甲民后有移居散住有迁城北喇叭台城西刘家子城南长沟阿金沟凤界七甬碑刚草甸子苇山河祖坟在焉自始祖迁居以来迄今十有三传如不淙於宗谱何以知其派之相传前虽有奉祀祖宗僅至一纸恐唯久远於民国八年余就祖案订为谱本復文书博访得来长幼次序谨註此本庶几哉上可共祖宗血脉下可启后嗣之考寻继承者可续其后而添写之也此实人之根本皆当以郑重之心为久远之计庶有禅於亲亲之道也夫

子相代黄平显七十有八岁

亲自撰书

纂修家谱在即,不仅感今怀昔,霜露之感油然而生。我祖自鲁迁辽已有300余载。蓦然回首,三百年弹指一挥间。千古兴亡多少事,斗转星移。现在浮想联翩,慎终追远,心潮澎湃。感悟岁月流逝,独守这份记忆。现在我们追溯祖先的历史,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寻找祖先留下的痕迹,从祖碑,家谱,传说,老物件上追思祖先的生活的点滴。就是为了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了解我们身上的DNA与血液的真谛,团结族人,激励后代,绳其祖武,光前裕后。
迁始祖从山东来辽,祖上至今的传说是哥仨个一起来的,中途走散了。据韭菜香炉沟的老人
黄正清讲,他们的祖先是黄伍,哪辈走丢了也说不清。但前八世祖字辈都是单立的,与黄伍不一样,直到九世祖才采用黄家字辈。所以韭菜香炉沟的一世祖黄国秀与黄国太应该是一世祖黄伍的哥们。这就与家族的传说对上号了。
我先祖“習武從戎會經援擢尋蒙國恩賜爵五世至高祖五子官滿不仕願為民人至康熙年間奉上諭入遼陽州開張社八甲民籍”。对这个碑文很隐晦的描述了黄伍先祖的历史。对这个的碑文的解读与历史佐证,还需要后人多研究。
迁始祖从山东来辽的精确时间已无法确定,记载的也不一样。族谱上讲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福临(即顺治皇帝)入关建都北京,百万满族人随军入关者就达90万之多,以致关外“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一片荒凉。关东是“龙兴之地”,为强根固本,清廷屡颁诏令,命地方官“招徕流民”,开垦荒田。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下辖辽阳、海城二县),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宣布开放辽东,奖励官、民招揽、应招。《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民开垦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五十名以上,文授县丞主薄,武授百总;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民每名口给月粮一斗,每地一,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在这一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燕鲁穷氓,闻风踵至”,但规模有限,仍属涓涓细流。我祖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由鲁迁辽,开始了以黄伍为迁始祖的黄家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但也有不同记载,根据道光十一年碑的碑文记载我祖是清康熙年间来辽。康熙朝共六十一年,元年是1662年,结束于1722年。究竟是哪一年还有待考证。
比较两个年代说法,康熙年间比较可信。第一:康熙年间到开张社八甲是有碑文明确确认的。第二:根据以后的祖茔碑文中记载的世祖的卒年记载,大体上可以佐证康熙年间来辽。第三:顺治八年说是某些后来出现的族谱中说的,与碑文相比,碑文更具有权威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祖先是在康熙年间来开张社八甲入民籍的。
大量历史文献表明,古时胶东半岛到东北的捷径是海路。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约100公里;从胶东半岛的烟台到辽东半岛的旅顺口,直线距离约140公里;从威海到旅顺口,直线距离约160公里。自古以来,胶东与辽东之间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也是浮海北上。对此,曹聚仁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写道:“那些山东人,大部分都是从青岛、芝罘下船,到了大连营口上岸的。一部分河北人,从北宁路出关,大部分也是从天津乘船到大连营口的。”

一世祖黄伍迁辽路线图(一种可能的路线)

我们的碑文与家谱多次提到我祖自山东来辽后居辽阳城南下麻屯,入开张社八甲民籍。 辽阳城
东南下麻屯这个屯子历史上到现在还是这个名字。相传唐朝唐太宗征东战将薛仁贵途经此处,所命的村名延用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地理位置为:北纬:40.9748177度 , 东经:123.3753542度。隶属辽宁省辽阳县河栏镇。现下麻屯小学,原是普贤寺,隶属千山大安寺下院,现上殿和狐仙洞尚存,墙上壁画隐约可见。

这是民国时期的下麻屯小学生照片,因为黄家人是该村的主要住户,应该有黄家人里面。
三世祖黄自富乾隆50年(1785年)葬于下麻屯,有汉白玉的碑,是黄家最早的墓碑。现在许多黄家人仍然在此定居,守候着这片祖先发祥地的故土。
开张社蠡测:清朝为了管理户籍,设置了社甲制度。辽阳的社会的基础组织是社,类似于现在
的乡一级组织。社下为甲,相当于村一级组织。所以称社甲制,是明代里甲制的延续。社甲制是社下设甲。每社为十甲,社设总里一人(有的也叫社长),甲社什季一人(也叫甲长),任期一年,任务是”催粮办公“。社长、甲长的产生为”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者,报官点允“,”限年更代,以均劳逸“(《皇朝文献通考》卷二九)。据《辽阳州志》记载,辽阳州设有27社,遍布辽阳城乡,从名称看有些社现在还能知道大体方位。例如:白塔社,首山社等。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辽阳地区社甲的数量也不仅仅是27个了。社甲并非州县下面的基层政权,虽然社甲体现些政府意志,有些政府职能,甚至有武装,但仍然是民间组织,不是政府机构。(《辽阳民俗》,第66页)

从上图可以看出辽阳州成立的27社均是在康熙年间招募而来的民人,对于招募来民人当时称为“迁民”或者“招民”。从图片信息可知当时成立27社时所存的人口是由当时的承德、开原、铁岭所存的招民而组成的。当时所村招民男丁为3393人,若分给27社,每社人口约为125男丁。
黄家光绪二年(1876年)碑文第一次官方的列出了黄家一世祖直到部分其它世祖(44位五世祖)的排序以及黄家的十字辈。下图是根据许多碑文整理出来的黄家一世祖到五世祖的先祖排序与辈分序列。这些世祖的关系图定义了黄家这个家族的辈分排列顺序,定义了黄家的家谱的最基本构建基础,所有的黄家人都根据这个谱系决定自己在家庭中的顺序与辈分关系,可以说每个黄家人都可以在这个先祖排序上找到自己的血缘的源头。

黄家道光十一年(1831年)碑文第一次官方的列出了黄家一世祖直到八世祖的排序,一览祖先的血统关系。

韭菜黄家一世祖到五世祖是来自黄家供奉的老家谱。

韭菜香炉沟黄国秀,黄国太支脉
黄家的字辈是黄家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家前八代犯的字辈,一世祖黄伍的后代与一世祖黄国秀,黄国太大后代的字辈是不一样的。从第九代开始,使用统一字辈:正平恒显耀,文士绍成名。这个字辈是从哪年开始的,现在没有历史资料佐证。
一九六五年,黄平和老人组织制定了黄家新三十字辈。字辈的形式是五言六句字排:“国兴庆祥恩,魁殿久延新。家富盛玉林,忠惠维长春。广占全东纪,万支桂园尊”。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小字辈是“成”字辈。名字辈目前还没有听说。

为黄家制定后30字辈的黄平和(1893~1969)
下麻屯隶属河栏镇。河栏镇矿产丰富,铁、硅长石、铜、硫化铁、滑石、重晶石、铅、石灰
石、黄金等矿藏资源,其中以铁矿、石灰石矿储量较为丰富。境内有汤河东支、大西河、骆驼石河、大东河、上卜河、后台河五条支流,年流量624万立米。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还有养柞树蚕。目前没有听说过祖先开过矿,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居住在下麻屯的三世祖黄自富的坟的碑文是乾隆53年(1788年)的,石材采用的是汉白玉的,而且还立有山门柱与拴马桩,山门柱刻有“久远安吉兆,千载庆佳城“的对联。碑上刻有“皇清处仕”的自喻,显示着清高与富足的生活状况。
当年清政府鼓励外来移民开荒耕地,并规定久居者为占山户,后来者为买山户。黄伍先祖在下麻屯是占山户,后来有其他世祖迁徙到八会等地也是占山户。
阿金沟,苇山河,兰家等都是古代淘金的地方。先祖迁徙到这些淘金的地方,是不是与淘金有关系?我们家谱中没有我们祖先淘金的记载。兰家的沙金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兰家的黄家人回忆:居住在黄显声故居的外姓人,他们想挖土作为肥料时,居然挖出一坛沙金,卖了1万多元,当时已是天价。显然黄家是淘金的,或其他方式的致富之路,否则无法解释黄家拥有的财产的规模:黄显声家族在民国时曾经拥有在凤城内小王家胡同的地产,除了是当时是著名的地主外,是不是与淘金相关呢?

岫岩黄耀伟家的老宅子(左),南北大炕(右)(有150多年的历史,黄耀伟提供)
当时的住房是很简陋的。一家人住在一起,有南北通透的火坑。一般老人住在南炕的最东头。
除了大多数务农外,还有一些黄家人积极进取,刻苦读书,学有所成。兰家七世祖黄大献曾经获得皇封登仕郎。兰家八世祖黄学荣也曾经获得皇封登仕郎。曾被授以几仗顶戴,安享家国之荣。他们的荣耀鼓舞着他们后人的不断进取,黄恒浩,黄恒文,黄显声,黄显章,黄克(克纯),黄中(耀中)都进入到中国高等学府深造,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一番令后人仰慕与自豪的丰功伟绩。

 

风水师用的古书

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黄家都有一些人苦心钻研风水学,出了许多风水师。例如三十字辈的创始者黄平和老人就是一位风水大师,2019年指导祖茔修缮的黄恒涛也是风水大师。上图的风声古书就是石庙子黄跃义的三爷黄恒新(生于1900年卒于1984年)用过的风水书籍。
黄家的普通人的刚直不阿的性格,在国难的时候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为国家付出最终的代价,可歌可泣。三家子的九世祖黄正錕曾经在抗击入侵日军的战斗中,荣立五品军功。解放战争中黄显章(黄宾)官拜三八团团长,在解放前夕被敌人冷炮击中而牺牲。黄显声将军更是在西南解放前几天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吉林省辽源市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墙上有多个黄家恒字与显字辈的烈士。抗美援朝战争中岫岩的黄显营烈士,是原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87团战士,1952年4月牺牲于朝鲜。
黄克(克纯,显)为黄恒惕的女儿。荣为开国少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黄克夫婿为开国中将王尚荣将军。
根据1998年版的《黄家族谱》记载,我三世祖黄自慧出家到辽阳市的怀王寺削发为僧。但遗憾的是怀王寺在若干年前的旧城改造的浪潮中被夷为平地。但怀王寺的影壁作为古文物保留下来,陈列在辽阳市民俗博物馆。

黄显利与怀王寺石影壁(2018年9月29日於辽阳民俗博物馆)

石影壁为青石质,通高2.56米,长2.52米。人物像为观音菩萨,腰佩宝剑,怀抱火球为太阳,犬型动物叫“貔貅”。碑後面是一个“福”字。意喻只有戒除贪气,福气才能永久。
在这个碑前,睹物思人,过了数百年后我们站在了祖先每天面对的影壁,感受到了我三世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渡过了他的一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唏嘘不已。大诗人李白曾经说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看到这个三世祖每天要走过的石影壁,我们与祖宗在不同的时间轴上,在同一个地点上,面对同样的历史物件,使得我们能够产生时间的穿越感,感受祖宗的当年生活,感受祖宗的存在并是不非常遥远而不可及,就如同还活在我们中间。
黄家历来是人丁兴旺,瓜瓞绵绵。二世祖三人,黄仲强无子嗣。二世祖黄仲魁生有五子,其中一子出家。黄仲杰生有三子,其中一子过继给白家。四世祖共有19人,还不包括女孩子。人口的激增导致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另外黄家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满现状,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与意志。到了三世祖时代时,黄家人开始向外迁徙与发展,开始了黄家波澜壮阔的迁徙历史。道光十一年的碑文显示:二世祖黄仲杰的儿子与孙子的分布地点:三世祖黄自高,四世祖黄得位住麻屯,三世祖黄自明,四世祖黄得正,得祚住阿金沟(即现在的贾家的黄家围子)及六家子;三世祖黄自建,四世祖黄得礼住长沟,得义住麻屯;三世祖黄自亮四世祖黄得任住麻屯,得信住船厂(现在的吉林省,可能是在德惠,或吉林市,目前还没有找到这一支),得寿住哑巴台(即现在的辽阳市灯塔的喇叭台)。二世祖黄仲魁的后代三世祖黄自俊,自凤迁至岫岩县的七甬碑(现在是三家子),后来有到苇山河。至于刚草甸子是哪位世祖迁徙到那里的,目前没有考证。

1~4世祖迁徙路线图

从下麻屯到最近的八会村有90华里,就是开车也需要50多分钟。可以想象当年三世祖黄自建
带领全家老小,带着所有的粮食,种子,工具,生活用品,赶着牛车,一路颠簸,到达八会,要付出多少辛劳。从下麻屯到喇叭台,全程326公里,在当时的条件下,四世祖黄得寿全家老少的艰辛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喇叭台,为什么去那么远,去投奔谁,都不得而知。我们会自然而然的问:他们为什么不迁徙到比较近的地方,互相之间可以有个照料,可以互相走动,为什么一定要迁的那么远呢? 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随着生活的安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人口的发展,历史的问题又一次出现在黄家面前:人多地少。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还是我们黄家的经典解决方案:迁徙。这就是黄家的第三次迁徙。(第一次:山东到辽阳,第二次:下麻屯到辽阳周边)。这次迁徙可谓黄家历史上最悲壮的大迁徙,从辽阳到吉林省各地,到黑龙江省各地,甚至是海外南洋(辽阳喇叭台三位五世祖,黄富,黄贵,黄荣)。这些先祖为了生存,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更有尊严的生活,不惜背井离乡,不远千里,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目前我们知道迁徙地有(大家族):辽宁西丰,吉林省东丰猴石、东丰县小四平孤山屯、红梅镇中腰堡、敦化、辽源市东辽县杨树村;黑龙江省哈东、鸡西、鸡东、林口、七台河、牡丹江等地。
迁徙前首先是客观条件要求必须离开本地,家族决定谁离开,去哪里。在迁徙前,必须把那些属于自己的土地与固定资产变卖换取盘缠,以便路上用与到迁徙地点安家落户之需。首先要变卖的就是土地。一九二四年,辽阳八会黄恒增通过族人担保,将自家的土地变卖成1080洋元,然后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迁徙的悲壮历程。

 

八会的黄恒增的卖地契。卖完地后,他们踏上了迁徙的艰难历程

从辽阳八会迁徙到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孤山屯的黄正兴(1858~1940)

根据我与黄佳(耀)的确认,黄佳是黄恒德的孙子,这个照片照的是黄显声将军的长辈:
左起:黄恒新,黄恒德,黄恒泰(黄显声将军的父亲),黄恒浩
时间不详,地点应该在辽宁省凤城
1910年,八会的九世祖黄正兴听说东北吉林这个地方水土不错,他首先来到现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孤山村落户,当时在三组葫芦头沟开荒种地。以后家里人又陆续搬过来。这说明当时他们互相间是有联系方式的。以后又在小四平街内开办了油坊、粉坊、养鹿等副业性生产,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
有些迁徙的黄家人就是务农。有些人家一贫如洗而迁徙,也有些人家是带着金钱迁徙的。黄显声家的黄家大院的典型设计在黄家人迁徙到其他地方都有复现。
海外的有台湾,澳洲,美国等地。可见黄家遍布世界。

黄显声将军故居,四合院 + 四边围墙 + 围墙四角的炮楼

温故而知新。
每当回忆起黄家的祖先,恍若行走在时间隧道中,在三百年的历史上恣意穿越。都感到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我与先祖的距离在也不是阴阳相隔,而是心心相通,无处不感到先祖的存在,感到先祖无时不在的保佑着我们,保佑着他的后人。
纵观黄家的发展历史,我们总结出黄家人的真谛,总结出我们黄家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黄家人为了家人的生存,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对幸福与繁荣的追求,
我们黄家人骨子里的坚韧,心中的强大意志,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辛,他们砥砺前行,无所畏惧。
我们黄家人以诚对人,乐善好施,不趋炎附势。
我们黄家人聪明智慧,善于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
我们黄家人不甘落后,永远走在生活的前列。
我们黄家人不甘于现状,善于发现新事物,并对新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
我们黄家人不善言语,但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
这就是黄家的DNA。我们需要了解这些DNA对我们的真正意义,不管我们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DNA就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无时不刻的流淌着。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遇到历史的触发,我们的DNA就会大爆发,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新的火炬。

 

 

————————————————————————————————————————————————————————————————

族谱碑文四里面明确指出:“我祖黄伍始自山东登郡遂龙而至奉天”

 

2 thoughts on “辽东黄伍家族历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